学雷锋精神 做新时代好少年
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我是来自高二19班的唐俊杰,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《学雷锋精神 做新时代好少年》。首先,我和大家分享一本特殊的日记。这本绿色封皮的日记本里写着这样的话:"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缕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"这是雷锋在1958年写下的心灵独白。67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重读这些文字时,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滚烫的赤子之心。同学们,雷锋精神从不是凝固的雕像,而是奔涌的江河。在鞍钢车间里,他是提前2小时到岗擦拭机床的学徒工;在抗洪堤坝上,他是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的突击队员;在小学课堂上,他是耐心辅导后进生的课外辅导员。这些不同的身影最终汇聚成同一个答案:所谓英雄,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。
初中部学生向国旗行少先队礼
高中部学生向国旗行注目礼
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怎样传承这份精神?让我们展开三个时空的对话。1959年深秋,雷锋用省下的饭票帮助买不起车票的大嫂,今天,杭州市"红领巾驿站"的孩子们建立"爱心雨伞银行",让3000把雨伞在城市的雨天流动;1960年寒冬,雷锋为战友缝补磨破的棉裤,今天,深圳少年发明"智能导盲杖",用科技温暖视障人群的脚步;1962年春天,雷锋在日记里写下"青春啊,永远是美好的",今天,云南山区的"小老师"团队坚持5年为留守幼儿开设"彩虹课堂"。这些跨越时空的呼应告诉我们:雷锋精神的内核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它绽放的姿态。当我们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时,当我们在社区垃圾分类站值勤时,当我们在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时,都是在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。
学生代表深情演讲
共青团中央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注册青少年志愿者已突破9000万人,相当于每3个少年中就有1位"小雷锋"。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,武汉方舱医院里那个边治疗边复习功课的"读书少年";想起河南暴雨中,那个在齐腰深水里摆放警示标志的初中生;更想起每天清晨,轻轻扶起校园里倒伏自行车的那双不知名的手。同学们,践行雷锋精神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。它可以化作五个具体的行动:每天为他人做一件小事,每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,每月学习一个榜样故事,每学期完成一个公益项目,每年养成一个助人习惯。就像萤火虫的光亮,虽然微小,但千万点星光汇聚,就能照亮整个夜空。站在雷锋雕像前,我看到青铜铸造的身影却充满生命的温度。他军装的第一粒纽扣永远端正,就像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和团徽徽章一样永远鲜亮。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起誓:要做暴风雨中的松柏,不做温室里的花朵;要做永不停歇的浪花,不做沉睡的潭水;要做传递温暖的火种,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同学们认真聆听,深有感触
最后,请允许我用雷锋18岁时写下的话与大家共勉:"真正的青春,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,永远忘我劳动的人,永远谦虚的人。"新时代的少年们,让我们带着这份青春的誓言,让人生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!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