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迪智慧 探索知识之旅
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我是来自高2023级25班的杨婉羚,今天我在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《与书为伴,追梦向前》。首先,我想与在座的同学们分享:4月23日,正值第30个“世界读书日”。在这个洋溢着书卷气息的时刻,我想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:“一本优秀的书籍,等同于与众多杰出人士的对话。”这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留给我们的智慧。书籍不只是承载知识的工具,它们更是智慧的精华、心灵的指引。作为正处在青春奋斗阶段的高中生,我们应当以书为伴,才能在知识的汪洋中乘风破浪,在追梦的旅途上勇往直前。
(一)读书是与高尚灵魂对话的桥梁
每一本好书,都是作者毕生思想的凝练。当我们翻开《论语》,仿佛听见孔子在谆谆教诲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;当我们阅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会告诉我们,即使身处苦难,也要用读书照亮精神的荒原;当我们品读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,茨威格会带我们见证历史中那些决定性的瞬间,感受伟人的勇气与智慧。 读书的意义,正在于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。我们虽不能与苏格拉底同行,但可以通过《理想国》理解他的哲思;我们虽未亲历居里夫人的实验室,却能从她的传记中学会坚持与奉献。书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看得更远,想得更深。 (二)读书为青春梦想注入力量
我们常常发问:“读书有什么用?”或许有人会说,读书是为了考试、为了升学。但事实上,读书的终极意义,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读书拓宽认知的边界。在物理课上,我们学习牛顿定律;但只有阅读《时间简史》,才能理解霍金笔下宇宙的浩瀚与神秘。在历史课本中,我们背诵辛亥革命的意义;但只有读完《辛亥:摇晃的中国》,才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。读书让我们突破白纸黑字的界限,看见更广阔的世界。读书锤炼思想的深度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:“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。”当我们读鲁迅的杂文,学会批判性思考;当我们读《活着》,懂得生命的坚韧与珍贵;当我们读《瓦尔登湖》,反思物质与精神的平衡。这些思考会沉淀为我们的价值观,指引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。
读书点燃奋斗的激情。我常常在迷茫无措时从书中找到答案,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里面保尔·柯察金的故事告诉我们,青春的价值在于为理想拼搏;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中写到“我曾懦弱崩溃,自我怀疑,内心有什么东西腐烂了,恶臭熏天,直到我逃离大山,打开另一个世界。那是教育带给我的新世界,那是生命的无限可能。”塔拉·韦斯特弗的逆袭证明,教育能改变命运的轨迹。这些故事会化作我们心底的火种,激励我们在题海中坚持,在挫折中站起。
(三)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生命的习惯
读书日的意义,不仅在于一天的纪念,更在于唤醒我们对阅读的热爱。在此,我向同学们发出倡议:
1. 每天阅读半小时:少刷一段视频,多读几页书,积少成多,终有所成。
2. 分享好书:与好友或是家人推荐你读过的佳作,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。
3. 读思结合:读书时写下感悟,将别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精神粮食。
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或许会疲惫,但请记住:每一本读过的书,都会化作你笔下的锋芒;每一段思考的时光,都会铺就你未来的方向。
最后我想把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:应笑我白日轻狂,灯前夜永。淡墨挥过,笔笔成空,夙愿云烟一捧,烧开梦底华灯。卓越是一种根深蒂固、融入骨髓的习惯。广泛阅读,选择好书,这将帮助我们实现真正的成长!
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